•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历史沿革
    • 组织架构
    • 基金会章程
    • 工作团队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35周年专题活动
    • 重大活动
    • 影像集
    • 图片集
    • 基金会公告
  • 公益项目

  • 基金专项

  • 信息公开

    • 捐赠公示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项目信息披露
    • 税前抵扣
    • 政策法规
    • 其他
  • 我要捐赠

登录 注册 退出
X

人民日报记者深入一线实地采访 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项目

2020-07-03 18:05

来源:本站

近日,为更好的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了“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系列报道,派出资深记者深入一线实地采访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项目。

人民日报记者前往我会在阿拉善地区的“蚂蚁森林”项目地,实地察看梭梭、红柳、花棒项目建设情况,了解造林地农牧工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对参与项目建设的林业技术人员、护林员和农牧民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记者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讲述植树造林的故事和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

 

10556e8ecdff428688b1834a578cbe20.png


(人民日报记者前往位于阿拉善盟左旗腾格里沙漠,察看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项目红柳造林地,深入了解沙漠造林环境,仔细向当地林业技术人员询问造林情况)

 

98c661d6017f428b9770b51b999e5012.png


(人民日报记者在造林地工棚内对一线造林工人进行采访)

 

 自2017年蚂蚁金服集团捐资,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开展“蚂蚁森林”项目以来,得到了各地林草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以及广大网民的支持和认可。目前,中国绿化基金会已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3个省区16个盟市、44个旗县实施了“蚂蚁森林”项目,造林树种涉及梭梭、沙柳、柠条、花棒、红柳、沙棘、樟子松、胡杨等8个树种。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蚂蚁森林”项目的主体合作造林单位,在2017年-2019年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9894.2万穴(株),造林面积105.4万亩。

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蓬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蚂蚁森林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和创新实践,对推进我国大规模国土绿化,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的国土绿化需要发挥好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蚂蚁森林项目具有受众面广、互动量大、影响力强等特点,通过‘社会公众网上认养、企业捐资植树’的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国土绿化氛围,对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公益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蓬告诉记者:“我国的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沙产业、草产业及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蚂蚁森林的树种多数能与荒漠化地区重点发展的生态产业无缝对接,有利于吸纳贫困农牧民直接参与沙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引导农牧民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春种期间,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项目直接带动当地造林用工9504人次,劳务报酬5139万元。

1717a57f5aa24f51b50ab5b6cba39769.jpg

(伫立在阿拉善左旗的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281号树牌,该地块梭梭于2019年春季种植。 )


这次实地采访内容,以《日积跬步 积木成林》《5.5亿双脚“种”出了这片“蚂蚁森林”》《把绿色理念“种”进每个人心田》为标题,在202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和第四版整版刊发,人民网同期报道。中宣部《学习强国》APP、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央广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凤凰网、新京报网等主流媒介网站进行了转载。


联系我们

邮政编码:100714

京ICP备09053274号-1

联系电话:010-84239390

传真:010-84239264

E-MAIL:cgf@cgf.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公益宝平台

腾讯公益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中国绿化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3274号-1  技术支持: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